Science Focus (Issue 23)

21 References 參考資料: [1] Deisseroth K. Optogenetics. Nat Methods. 2011;8(1):2629. doi:10.1038/nmeth.f.324 [2] Hartsough LA, Park M, Kotlajich MV, et al. Optogenetic control of gut bacterial metabolism to promote longevity. Elife. 2020;9:e56849. doi:10.7554/eLife.56849 [3] Oesterhelt D, Stoeckenius W. Rhodopsin-like protein from the purple membrane of Halobacterium halobium. Nat New Biol. 1971;233(39):149-152. doi:10.1038/newbio233149a0 [4] Yizhar O, Fenno LE, Davidson TJ, Mogri M, Deisseroth K. Optogenetics in neural systems. Neuron. 2011;71(1):9-34. doi:10.1016/j.neuron.2011.06.004 [5] Wang Y, Fu WY, Cheung K, et al. Astrocyte-secreted IL-33 mediates homeostatic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adult hippocampu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1;118(1):e2020810118. doi:10.1073/pnas.2020810118 [6] Sahel JA, Boulanger-Scemama E, Pagot C, et al. Partial recovery of visual function in a blind patient after optogenetic therapy. Nat Med. 2021;27(7):1223-1229. doi:10.1038/s41591-021-01351-4 被表達 [5]。​研究人員亦開始嘗試尋找光遺傳學在臨床治療 上的用途,擴展這項技術的用處。最近發表在《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 )的有力證據支持​光遺傳學在治療視 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上的應用,採用光 遺傳學的方法能使罹患這個神經退化疾病的患者恢復部分 視力 [6]。在這項研究中,含有光敏感通道蛋白基因的病毒 載體被注射到患者其中一隻眼睛以基因改造黃點上的視網 膜細胞。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副眼鏡,它可以探測 周圍環境的光強度,並將資料轉化成光訊號以刺激視網膜 細胞中表達的光敏感通道蛋白。在這副眼鏡的幫助下,視網 膜細胞就能被適當地激活,令患者得以恢復部分視力。 在探究科學的路上,沒有事情比能夠把大自然的美妙設 計轉化成我們的強大工具更為奇妙。這種運用光遺傳學的 智慧點亮了神經科學研究的道路,使我們對完全理解大腦 神經迴路邁進了一步;或者,這給了我們一把釐清神經科學 上許多謎團的鑰匙。 1 在活體內(外):在中文上也許從字面就能看出含義;而在英文上「in vivo」 一詞在拉丁文中解作「在活的生物內」,通常指在活生生的生物上進行的實 驗,其對應的相反詞為「in vitro」,解作「在玻璃(實驗器具)內」。 你讀過我們上一期的文章《地球上的「外 星智慧生物」:頭足類動物》了嗎?我們向你 介紹過魷魚那些海洋生物大而厚的軸突如何 幫助我們了解神經脈衝。今次,我們會向大家 介紹一種對神經科學研究極為有用的技術。 在早期研究中,科學家面對的困難是無法在 不影響附近環境的其他變數下控制單一類型 的腦細胞 [1]。以前所用的 技 術 涉 及 以 電 極刺激神經元及記錄信號,因為無法針對特定的細胞類 型,而且記錄的電脈衝可能會受到在同一部位同時施以的 刺激影響,因此效果並不理想 [1]。利用藥物來操控神經元 雖然可行,但藥物發揮作用需時 [1],更可能會導致不必要 的副作用 [2]。科學家近年發明了一項可以克服上述問題 的新技術,他們的靈感來自發現於古細菌的細菌視紫紅質 (bacteriorhodopsin)及其感光性 [3]。太好了!— 歡迎 來到光遺傳學的年代。 光遺傳學,顧名思義,是一門涉及使用光和改寫基因編 碼的技術。選定了一種特定的神經元作研究對象後,我們可 以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改寫它們的基因組,使細胞表達新插 入的感光蛋白細菌視紫紅質的基因。之後透過把生物暴露 在相應波長的光下,科學家就可以控制神經元開關,情況類 似於遊戲玩家使用遙控器控制遊戲角色。 最早發現的是來自古細菌的細菌視紫紅質,這種細胞 膜蛋白被光子激活時會將質子(H+)從細胞質泵出細胞外 液。自 1971 年首次發現細菌視紫紅質以來,研究人員還 發現了另外兩類感光蛋白,分別是在 1977 年發現的嗜鹽 視紫紅質(halorhodopsin)和 2002 年的光敏感通道蛋 白(channelrhodopsin)[1]。對黃光敏感的嗜鹽視紫紅質 是一種氯離子泵,​在黃光激發下能主動轉運負極性的氯離 子(Cl-)進入細胞;對藍光敏感的光敏感通道蛋白是一種正 離子通道,在藍光激發下允許正離子順濃度梯度流入細胞 [1, 4]。神經元會在去極化時被激發而發放神經脈衝,例如 在正離子湧入細胞的時候,因此透過表達合適的感光蛋白 並用適當顏色的光把蛋白激活,就可以操縱離子進出細胞 以刺激或抑制神經元 [4]。掌握著這把操控基因改造神經元 網絡的鑰匙,我們就可以設計實驗驗證神經元活動與某分 子活動或個體行為間的因果關係。 光遺傳學很快就成為了神經科學研究上的黃金標準,例 如神經科學家可以一方面用河豚毒素這種藥物在活體外(註 一)抑制海馬體切片中的神經元活動,另一方面在表達嗜鹽 視紫紅質的轉基因小鼠上用光在活體內抑制相關神經元活 動來重覆實驗,以驗證某重要蛋白是否會因神經元活動而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