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過去幾年,「免費增值」引起業界和學術界相當的關注。許多人認為,免費增值是 Skype 和 Dropbox 等公司迅速崛起的基礎,因而大量初創公司紛紛加入這一潮流,並採 用免費增值作為其所選用的商業模式。然而,免費增值的發展策略要取得成功,實在充 滿挑戰性。 太多免費太少增值 《華爾街日報》曾有一篇題為「當免費增值失敗」(When Freemium Fails)的報道,採 訪了滿腦子「沮喪」的企業家,他們認為,最好對免費增值「避之則吉」。何以有此一 說?一位 First Round Capital 的投資經理人一針見血總結他們失望之情的因由—「太 多免費,太少增值溢價」。 免費增值不僅在從業者之間引起爭議,也令理論家感到有點怪異。從表面上看,免費 增值類似於產品線篩選(product-line screening)這經典例子,一家公司提供了不同 價格的產品菜單來細分市場。然而,多位學者對免費增值的實證研究証明,利潤最大 化的公司,應該把低效質量但高效價格的產品選為「最低質量產品」(lowest-quality product);與此相反,則選為「最高質量產品」(highest-quality product)。換言 之,低端產品應該為「正價」,並且要把單品利潤最大化。這個方案,似乎與免費增值 的概念截然相反。因為免費增值是對低端的東西免費,高端的東西則收費。 長久免費增值可行嗎? 不過,公司為什麼認為免費增值具有吸引力?筆者想到的原因包括:一,廣告可作為 收入來源「最後手段」;二,為用戶省去支付的麻煩;三,「免費」作為「行為營銷」 (behavioral marketing)的有力工具。儘管這些因素肯定是相關。近年,有學者把營 銷和信息系統領域方面注入研究免費增值,以期了解免費增值現象背後更微妙的經濟原 因。譬如,在營銷方面,有學者研究了免費增值的設計,以促進口碑和產品的傳播等。 筆者另闢蹊徑,採用「單週期壟斷篩選框架」(single-period monopolistic screening framework),在排除了網絡的相關擴散因素時,研究免費增值的最優性。也就是說,當 產品獲得足夠口碑認可、並且與傳播相關因素的重要性下降時,我們會問:「長久免費增 值」(perpetual freemium)是否仍然是一種有效策略?研究發現,只有當高端產品從公 司用戶群的擴張中,獲得更大的效用收益時,公司才會為其低端產品設定零價格。 3 科技與數碼營銷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