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12 1 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 而當代國防工業牽涉的技術層面很高,這包括通訊、電子、材料及自動控制技術等。看 深一層,那些軍工生產部門或機構也不會製造了一個產品後就停止作業,而是不斷地生 產,且需要不斷提高科技含量的水平。 人才庫形成舉足輕重 在這種情況下,技術層面不斷有所進步,更重要的是,這樣能夠培育和積累人才,形成一 個人才庫。當工程人員開始參與一個項目時,在初始階段不一定需要立即有具體產品做 出來,關鍵是能夠把這個項目中的一些技術問題加以解決,成功推動項目進展和落實。 這些工程師呆在這個生產部門或機構一段時間後,不少跳出來自行創業,開設公司,把 自身的技能化為生產,賺取更多的回報。這些富有經驗的科技人才創業,較那些毫無經 驗、大學剛剛畢業的年青人創業,成功機會要高得多。 另一方面,那些軍工企業還有一條長長的供應鏈,包含不少需要相關上下游企業的技術或產 品供應,刺激源源不斷的供應需求。這樣一來,便慢慢形成了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 其他科技人才看在眼裡,也會受到刺激或啟發,伺機跳出來創業,自行經營。這些創業者 本身的經驗,絶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或者參加過一些商業計劃的新畢業生可比擬。 順帶一提,美國的科技為什麼能夠執世界牛耳?當然,美國有國防工業、一些國家級研 究機構,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及大企業的 研發中心,當中包括產生數名諾貝爾得獎人的 AT&T Bell Lab 以及對現今電子產品有 深遠影響的 Xerox Palto Alto Lab 等。我的同事鄧青雲教授,大家所知的有機發光二極 體 (OLED)之父,就是在 Eastman Kodax Lab 發明 OLED 的。這些都是人才庫的發源 地。而香港偏偏就缺乏這些「為香港服務」並不追求短線成果,而是著眼更長遠、並以 香港及國家利益為圭臬的組織或機構。 有形之手扶助很重要 在科技發展和創新領域,起步時「有形之手」(政府之手)參與其中,是一個不能忽視 的因素;而且政府往往輔以一些「政策傾斜」來支援。 我們回顧其他亞洲「三小龍」的發展。南韓當年的強勢總統朴正熙時代,對大型科技企 業就予以大力扶助,對所制定的目標科技工業項目也有政策傾斜。在這些推動因素支援 下,最終造就了今天的三星、LG 等先進企業。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