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4 挑戰與應變 創科投入與產出不匹配 據世界智識產權組織(WIPO)的《2023 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3 Innovation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報告,香港在創新科技能力整體排名, 於全球 132 個經濟體排名第 17,並不低;但商業成熟度分項中排名第 28;而知識和科 技產出分項中更排列 51;(報告頁 58 與 129),顯示香港在研發投入與產出並不匹配。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雖然很努力和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但推動的方式或策略是 屬投入思維(Input think),是时候考虑使投入的資源發揮實際作用。因此,特區政府 應改以產出思維(Output thinking),使資源的配置決策,更多以產出為目標,有效地 善用資源;與此同時,制訂可以激勵私人企業投入研發、吸引海外科研企業落戶香港發 展或擴張業務、培養更多科研人才,以及為年青人提供更清晰的行業前景。 目前,香港創科產業中,私營投資佔比為 42%,遠低於深圳 94% 佔比及以色列的 91%,有必要激勵更多私人投資;在人才積累方面,除了招攬和對接海內外人才之 外,長期來看,實在有必要加強培育更多本地 STEM 人才,此舉無疑也是解決人才短 缺的理想方案。 加強STEM教育培育本地人才 香港的創科人才供不應求,但修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專業的本 科學生人數,過去五年幾乎沒有成長。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的資料,與資訊及科技相關學科作主修的大學畢業生,於 2017/18 年度 有 7313 人,到 2021/22 年度有 7677 人,增長只有 1%,可以說幾乎沒有增長,原地踏 步;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從事創新與科技相關職業的人數,於 2017/18 年度有 3104 人,到 2021/22 年度,人數降至 2855 人,降幅有 2 %,不增反減;而 2022 年大學畢 業生平均年收入,修讀工程和科技的 STEM 畢業生,遠低於醫學和牙科以至商業的畢業 生(參見附表),在如此情況下,對於培養更多 STEM 人才,實在是一項挑戰。 有持份者建議,香港需要進一步促進學術界與業界之間的人才交流,提供更多政府資助 的實習和實習計劃,幫助學生培養切合行業需求的技能,並讓企業培育和鎖定未來人 才,這無疑也是可行方法。不過,鑑於香港大型科技公司數量有限,因此,政府可以考 慮資助本地學生到海外大型創科公司實習或類似畢業生招聘計劃。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