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149 4 挑戰與應變 夥伴心理親密程度起作用 筆者提出,從二元夥伴那裡接收隱性(相對於顯性)知識,更有可能刺激知識接收者對 知識作闡述,或者說,接收者協同和應用從他人那裡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從中激發出他 們的創造力。 在前述的基礎上,筆者進一步提出,二元心理親密程度,即接收者對夥伴的親密感和積 極影響的程度,將增強接收者對隱性(但非顯性)知識闡述的效果。因此,如上所述, 接收者根據與合作夥伴的聯繫強度,可能會出於不同的動機,據此詳細闡述從不同合作 夥伴那裡接收到的知識。 總體來說,筆者對知識管理理論的應用,提出了一個有調節的 中介模型。我們使用該模型提出了四個假設,再通過三項主要研究對其進行檢驗。 有關研究設定和檢驗方法,筆者不擬在本文詳述,而集中闡釋研究的發現和結果(有 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筆者的論文 Does Receiving Knowledge Catalyze Creativity? A Dyadic-Level Contingency Model of Knowledge Type and Psychological Closeness on Knowledge Elaboration)。 扼要來說,筆者借鑒知識管理方面的文獻,提出了一個二元級別的模型。當中,接收者 從合作夥伴處接收到的知識類型(即顯式與隱式),以及接收者與合作夥伴的心理親近 程度,共同決定了接收者的知識闡述,以及從夥伴傳遞來的知識中催化出創造力。 「隱性知識」催化創造力 結果表明,從夥伴那裡接「隱性知識」會導致接收者詳細闡述所接收的知識,並且當接 收者與夥伴的心理親密程度愈高時,這種相關性就愈強。這種二元層面的知識闡述,反 過來又增強了接收者催化創造力。相比之下,無論接收者與夥伴的心理親密程度高還是 低,從夥伴那裡接收「顯性知識」,通常對接收者對於知識的闡述的影響要弱得多。筆 者這項研究結果表明,(一)「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有接收上的差異效應;(二) 接收者對知識的闡述作為一個機制,至於夥伴之間的二元心理親密性,是產生不同效應 的臨界條件。 筆者這項研究,除了擴展了關於團隊內催化創造力的學術文獻外,研究結果還為管理者 提供了兩個實用的見解,協助組織/公司激勵出員工的創造力。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