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4 挑戰與應變 筆者與科技業界接觸發現,一些來跟大學商討合作的公司,往往對大學能夠提供的「助 力」有所誤解,以為大學扮演的角色,就像為業界提供技術服務的供應商差不多,即冀 大學教授帶領一批學員團隊,替其公司開發一些系統,或扮演項目的督導和統籌角色, 著眼於實務的應用性,反而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不足,使大學對於跟業界的合作,感到無 從入手,空有合作熱誠。 資源錯配成效不彰 事實上,部分謀求跟大學合作的科技公司,本身沒有什麼難題,往往只是冀捕捉到當下 的科技領域前沿,為公司引入一些流行的新系統和概念,其合作著眼點,冀藉合作來提 高公司的營運效率,而這類工作需求,往往是技術專業顧問公司所提供的領域。 筆者認為,業界對學界在推動科技創新所扮演的角色,沒有充份了解,此舉對科研發展 的「商學協作」—雙方通過合作,各自擔當不同的角色、也各自具不同的專長優勢有 所混淆,是偏離了「最優合作」的軌道,從而未能取得良好的協同效應。 大學專長於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是開拓創新的概念與技術泉源;也是所有範疇能夠作 出應用的核心基礎。如果科技公司在目前既有的系統或程序上,希望有所優化,利用科 技知識去執行公司的一些決策,大學能夠做出的貢獻,未必比技術專業顧問公司好。 學者和大學研究生專長研習和發展,業界則專長於運作與應用,雙方的角色相當分明。 然而,基於目前不少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十分急遽,以致雙方的角色與功能出現混淆, 值得理解,但也必須及時有所釐清,使商界的合作可以更為暢順和有效率。 區塊鏈例子可堪借鏡 以區塊鏈作為說明例子,由於區塊鏈技術橫空面世,其應用日漸受到各方關注,然而, 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如何落實作出商業應用, 業界都不太清晰,但其商業觸覺則感到,區塊鏈的應用潛力極其廣泛,而各行各業亦面 對本身的發展難題,正如筆者在本欄曾提及本港貨櫃業的一固有弊端—客戶向航運公 司預訂貨櫃的貨運流程,一直缺乏一個訂金制度,基於啟航出發日期不能更改,但當客 戶未及時落實裝貨,航運公司只能「空櫃」出發,造成資源浪費,因而航運公司便傾向 多接訂位,以減少可能出現的「空櫃」啟航情況,結果有時又令到客戶最終「無貨櫃可 用」。很明顯,各行各業如何認識和應用新技術,來解決自身的營運與發展問題,便成 為業界與學界攜手合作,進行相互協作的很好說明例子,足供借鏡。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