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161 4 挑戰與應變 對香港來說,可以參考新加坡在培訓公共部門和提供高等教育和專業課程方面的做法。 重要的技能和勝任能力也可以與某些專業職位的許可要求相關聯,以確保人才的質量。 大學課程代表了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主要教育承諾,因為大學為學習者理解可持續性 奠定了基礎。值得強調一點,學術教育與漸進的專業培訓和認證相結合是很重要的。 歐盟據監管要求變化進行培訓 歐盟一直站在致力建設可持續金融體系的最前沿,並通過立法和政策來實現。歐盟可持 續金融分類法等政策,構成更廣泛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框架的一部分,以助 市場實踐提供明確的定義和標準。 歐洲槓桿金融協會(ELFA)等行業協會通過白皮書和行業指南,幫助成員了解如何將法 規應用於他們的日常工作,例如 ESG 條款在槓桿金融交易中的應用等,向從業者提供信 息,以支持將 ESG 納入金融市場的功能。 另一方面,歐盟也有意識地加強科學家和工程師與金融市場之間的合作研究和培訓。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是歐盟委員會的科學和知識服務機構,它聘請科學家開展研 究,以便為歐盟政策提供獨立的科學建議和支持。 JRC 已參與制定歐盟分類法等政策流程,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可持續金融暑期 學校,該學校向學者、政策制定者和專業人士開放,目的是讓研究人員了解所面臨的最 棘手的問題,並幫助他們進行與政策相關的研究。 總的來說,英國、新加坡和歐盟在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人才各有特色和側重,英國著 重發揮特許機構於人才培訓的角色;新加坡則積極提升其公職人員的技能,而歐盟則就 監管要求的轉變教育相關人員。有關香港推動人才培訓的情況,以及我們的研究建議將 另文討論(請見本書〈推進綠色金融 建技能框架及專業認証〉一文,刊第 166 頁)。 [後文簡介]:下篇文章〈衍生產品對沖氣候變化風險〉,從金融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如 何防範氣候變化風險帶來的損失。作者對氣候金融衍生產品是否可以控制氣候相關風險 的可行性,進行詳細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通過設置金融衍生產品,有助應對氣候變化 對經濟帶來損失的風險挑戰。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