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163 4 挑戰與應變 如何防範氣候變化風險對經濟帶來的損失,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本文對氣候金融 衍生產品是否可以控制氣候相關風險的可行性,作出了分析。 氣候風險複雜而且多元,一般可劃分為「實體」和「轉型」兩大類別。實體風險源自氣 候變化對實物、營運或計劃等衝擊,由此對經濟活動帶來的直接影響,並往往損害到資 產和公司績效。如極端天氣和海平面上升等,直接推高成本。舉例來說,承保沿海地區 物業的保險公司,將面臨更大損失,而農業生產者亦較易受到極端天氣變化的影響。 潛在經濟損失不容忽視 至於轉型風險,跟影響過渡至零淨碳排放經濟所產生的不確定財務因素相關。這類風險 由政策調整、技術革新,以及公眾喜好和社會風氣改變等因素造成,例如石化能源公司 或會因原煤定價或政府對碳排放的限制而招損。在氣候變化驅使下的科技進步和政策轉 變,亦可能威脅部分企業現有的業務模式,例如傳統汽車業或會被電動車或燃料電池汽 車所顛覆。由此來看,氣候變化風險對商業經營帶來的潛在損失,是不容忽視的。 與氣候相關的實體和轉型風險,已然或即將影響到絕大部分經濟領域。這些氣候風險的 嚴重程度,取決於其為時長短、所在地域、受影響行業,以及緩解和適應氣候問題所採 取的相關措施。若這些風險被錯誤解讀或控制失當,勢必影響金到融資產的價格,甚至 威脅整個金融體系的運作。 總而言之,氣候變化和天氣情況所產生的實體和轉型風險,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極需 創新解決方案。筆者認為,通過設置金融衍生產品或有助應對挑戰。 氣候衍生產品陸續面世 過去 20 年,衍生產品一直是用來控制氣候相關風險的輔助工具之一。現時,不少農業、 能源業及金屬行業的市場參與者,以及金融機構,都有進行各類相關的場外交易,或於 交易所買賣氣候衍生產品。目前,市面上不僅提供傳統的氣候衍生產品、電力期貨,還 有相對新興的產品工具,包括價格基於股票指數的 ESG 期貨及碳衍生產品。 早於 1996 年,應對惡劣或反常天氣情況引發相關風險的氣候衍生產品已告面世。這些 產品的設計和回報,主要取決於相應的天氣指數,例如降雨量、溫度、濕度或降雪量。 相對於傳統的金融市場,氣候衍生產品市場較不完善,主要在於其相關資產不可儲存。 今天,氣候衍生產品主要供企業作對沖之用,以盡量降低反常天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亦供對沖基金和其他投資者利用這些市場波動,從中進行投機獲利。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