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4 挑戰與應變 誠然,這些現有的衍生產品的主要目的和作用,並非為控制影響全球的氣候風險,而是 讓企業得以把風險轉移予願意、或更有能力承受風險的市場參與者。因此,市場其實需 要一類全新的衍生產品,可以更好地應對環球的的氣候挑戰。 近期,創新的 ESG 期貨產品應運而生,而 ESG 交易所買賣基金及指數期貨市場近年同樣 交投暢旺,成交量和未平倉量與日俱增。去年第一季,ESG 基金的全球投資額達 456 億 美元。這些衍生產品的市場能否進一步壯大,取決於 ESG 基金未來能否持續增長,成本 能否下降。 設計與數據計算的挑戰 照目前情況看,現有的衍生產品數量遠遠供不應求。首先,在交易所上市的大部分氣候 期貨和期權,所建基的天氣指數,均聚焦於某個特定地方或地區劇變與非劇變天氣數據 的總和,這些產品固然有助監控該地的氣候相關風險,卻無助應對氣候風險所帶來的更 廣泛影響。 第二,現有的衍生產品流動性不高。由於難以利用模型精準分析潛在氣象因子,氣候衍 生產品亦難以準確定價,加上投資者對此市場及其所帶來的裨益認知不多,因此不欲主 動參與此類交易。 第三,準確的天氣數據不易獲取,亦令開發氣候衍生產品的過程受到限制。只有透過可 信可靠的數據,才可計算相關價值鏈的環境因素和特質,從而設計出相應的氣候衍生產 品。能否準確量化氣候風險,是評估借貸風險、為衍生產品定價和開發可持續金融產品 等一系列財務方案的關鍵。 可以說,氣候數據平台和氣候金融科技方案,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具有連貫性且 可資比較的數據,而氣候金融實驗室則有助將氣候風險數據集中處理,以及進行分析, 並設計出創新的金融產品。最近,MSCI 及 Trucost 等私人公司設法構思新方案,針對整 個生命週期的數據包,進行收集、處理和傳送,從而更好地反映出資產層面環境特征所 蘊藏的市場價值和附帶風險。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