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165 4 挑戰與應變 氣候衍生產品帶來新希望 鑒於市場對可有效控制氣候風險的金融產品需求日益殷切,衍生產品交易所亦可望能夠 透過不同方式,拓展業務,包括不斷完善現有產品和持續推陳出新。 目前,各衍生產品交易所正尋求將可持續發展和氣候相關的因素,計入現有的合約當 中。企業亦日益闕注其所制訂產品的可持續發展,而消費者亦同樣關注其購入和享用的 金融衍生產品,其可永嬻性續的發展,因此,相信企業需要更妥善監管和了解自身的供 應鏈,以達致若干可持續發展標準。在這個考量下,衍生產品的合約有必要因應環保標 準的變化,而進行修訂。 舉例來說,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 2020 年發佈的國際公約規定,船舶須棄用高硫燃油, 改用低硫燃油,這樣一來,就逼迫現有的衍生產品必須改進行調整。最近,一些場外交 易掉期合約亦已經過修訂,納入全新的可持續發展誘因機制。這個機制分別於 2019 年 8 月及 10 月先後應用於場外交易利率掉期和外匯遠期掉期。 另外,市場如今亦推出全新期貨合約,給投資者對沖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輸電和儲 能的風險。新面世的金融產品,將可大大提升電力市場參與者控制風險的能力,並促進 再生能源市場的發展。 總的來說,氣候金融衍生產品有望從金融層面控制氣候相關風險,提供應對氣候挑戰的 經濟誘因,並有助改善社會公義和福祉。然而,這類產品的市場能否進一步壯大,取得 令人滿意的成效,實賴業界對氣候風險議題的持續關注,取得精確的氣候數據和分析模 型,以及與不同領域的持份者攜手合作。但無論如何,通過衍生產品來對沖和應對氣候 變化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無疑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其中有效方法! [後文簡介]:下篇文章〈推進綠色金融 建技能框架及專業認証〉,本文繼〈借鑑各地經 驗 培育綠色金融人才〉一文(刊第 158 頁)的討論,提出香港推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建綠色及可持續金融(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GSF)人才庫,以及盡早制訂 GSF 技能框架,引入專業認証來落實工作。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