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1 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 首先,在「投資與發展人才」指標方面,共 8 個細項,包括對「教育的整體公共開支」 (佔本地生產總值 GDP 的比例)、「中小學的師生比人例」,企業對「在職培訓的重視程 度」,「見習訓練」等。在這個指標裡,「女性勞動力參與」是香港在這方面的強項(排 名第三 3);而「教育的整體公共開支」則為弱項(排名 50)。這項指標的全球排名 15, 較去年下降 2 位。(參見附表)。 評比各經濟體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所作努力的「吸引力和留住人才」指標,共 11 個細 項,包括「 生活成本指數」、企業「攬才與留住人才的優先努力程度」、「生活質素」、 「員工士氣」、「對外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司法」,「法定最低工資」等。在這個指 標中,「薪酬」為香港強項(排名第 5),「高生活成本指數」(排名 61)和企業「人才 流失」(排名 37)則為弱項。這項指標的整體全球排名 32,排名與去年持平。 生活成本高難留住人才 值得一提,「吸引力和留住人才」全球整體排名從 2020 年的 18,降至 2021 年第 26, 去年進一步降至 32,主要是受到高生活成本所拖累。今年評比排名與去年持平,但這方 面顯然需要及早作出有效改善。 至於評比各經濟體人才資源充足程度的「人才準備」指標,共 12 個細項,包括「勞動力 成長」、「熟練勞動力」、「國際經驗」、「大學教育」、「語言技能」等。在這個指標中, 「科學學科畢業生比例」(排名第 1)、「教育評比‧[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 (排名第 3)、「財務技能」(排名第 3)這是香港在指標中的強項;而負成長的「勞動力 增長」(排名 64)則為弱項,這個弱項成為拖累香港在「人才準備」整體全球排名持續 下降的關鍵(參見附表),使得排名由 2021 年排名第 1、2022 年降至第 3,到 2023 年 進一步下跌至第 6,持續性下跌,位列末席,實在也需要高度警惕這項不利因素外溢到 社會及經濟其他方面的影響。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