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32 [本文摘要]: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災難頻生之下,推動和發展綠色金融,以消減 氣候變化和災難帶來的損失風險,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各持份方作出 配合「減排」,以有效應對頻生的氣候變化災害,不宜延宕。然而,目前,經 濟與金融學者對進行綠色金融研究的深度與範疇都有待加強。作者提出建立貼 現因素模型,同時考慮到碳排放定價的變化趨勢,激勵企業積極朝綠色金融方 向展。業界和學界㩦手一起努力,保護地球環境與生態。本文指出,綠色金融 的研究,不僅是機遇,把握好研究的機遇,既可為保護地球環境作出貢獻,也 可為我們下一代的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建構一個實質性的基礎。 2021 年 1 月底,香港政府計劃成功發售美元計價的綠色債券,發行額 25 億美元,發行 年期分別為 5 年、10 年及 30 年期,當中 5 年期綠色債券發行額為 10 億美元、10 年期 為 10 億美元、30 年期為 5 億美元。金管局指出,30 年期為亞洲首個由政府發行的30年 期綠色債券,亦是香港特區政府目前所發行最長年期的債券,可為區內潛在發行人建立 全面的基準曲線,為市場建立具指標作用的發債定價參考。 誠然,目前氣候變化是舉世關心的共同議題;而「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近年亦已 成為熱話,在 ESG 下,也為金融業創造了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契機。 天災人禍破壞地球環境 從概念上看,環境災難有兩種極端成因,其一為天災,譬如地震;其二則為人禍,譬如 因核電廠而起的輻射污染—1986 年發生於烏克蘭切爾諾貝爾,以及 2011 年於日本 發生的福島的核洩漏事件,都釀成災難性破壞。原油洩漏亦為「人禍」的例子之一。這 些意外在上世紀頻密發生,在 1991 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尤甚。近年則可數於 2010 年英國 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造成的事故。 仔細觀察,大部分環境災難多發生於上述兩種極端情況之間。其中,非法狩獵和過度伐 林,已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嚴重破壞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的生態系統。科學家呼籲各 方懸崖勒馬,及時醒悟。大家合力維護這個生態系統,這樣做不僅是保護地球,更是確 保人類自身未來發展的關鍵。 綠色金融大勢所趨 業界學界㩦手推動 張處 1 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