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34 拓寬綠色金融研究領域 從研究的角度看,直到最近,金融學者進行的綠色金融研究依然「乏善可陳」。經濟學 家諾克豪斯(William D.Nordhaus)自 1970 年代中期起,率先研究二氧化碳所衍生的 經濟學問題,繼而創立了經濟學一門分支學科「環境經濟學」。於 2018 年,諾克豪斯榮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利用經濟學分析氣候變遷,以及利用分析模型分析氣候政 策影響的貢獻。然而,研究金融的學者不少只「隔岸觀火」。一些有關綠色金融的新興 研究,多聚焦於如何對沖環境風險,主旨包括最佳投資決策,以至附帶環境風險因素的 衍生產品交易,然而,要實際上解決這些問題仍舊面臨巨大挑戰。 綠色金融研究其中一個範疇涉及實證資產定價理論中一個經典問題:金融資產的定價是 否已計入環境風險,讓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可享高回報?可想而知,答案必定莫衷一 是。首先,要看在哪一階段討論這個問題,也就是市場在何時認可環境風險的存在。其 次,答案取決哪一種科技被視為更高風險—「綠色科技」還是「啡色(污染程度較 高)科技」, 那就要視乎各地政府將如何就綠色科技制定相關政策。 走出固步不前「舒適圈」 另一方面,環境風險或會與其他財務風險存有多方面的差異,正如人們在數十年前絕無 法想像,若干年後會對 ESG 措施抱有很多理所當然的期望。因此在探求實證結果前,必 先梳理清晰概念上的差異。 目前,綠色金融尚存許多未被觸及的研究範疇,特別是涉及規範經濟學的領域,環境經 濟學中的課題便屬此列。大部分從事實證的金融經濟學家往往以觀察者的角度,僅被 動地記錄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想要在現實世界發揮影響力,影響企業決策向綠色科技靠 攏,我們需更積極地思考如何構建貼現因素模型,同時考慮到碳排放定價的演變趨勢。 這些研究領域或有待我們突破固有思維,走出甘於固步不前的「舒適圈」。 業界與學界㩦手推動發展 業界已就綠色金融進行了形形色色的應用研究。不同機構亦已訂立各種 ESG 評分制度。 至於學者則可以客觀公正的原則,釐定綠色金融的準則,對個別評分進一步整合和調整, 這些工作必須要有大量研究結果的數據支持。此外,與誘因相符的機制,亦是打擊「漂 綠」(greenwashing)的關鍵,慎防有人利用名不符實的綠色金融計劃,投機取巧。 1 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