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38 激勵香港高校知識轉移 另一方面,大學是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香港的大學在研究方面名列世 界前茅,然而,在知識轉移方面卻乏善可陳。這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缺乏大型科技企 業,所以很難形成一個有機的產學研生態體系。 雖然,劍橋大學在科研方面的地位無可爭議,但在技術轉移方面一直沒有特別的成 就。2014 年阿斯利康製藥宣布在劍橋附近建立全球研發中心後,迅速推動了劍橋大學在 生物科技方面的技術轉移。目前,劍橋生物醫學園區是歐洲最大的生物科學及醫學研究 基地。生物園區的發展,也推動了科研的發展,世界上醫學和化學諾貝爾獎得主中,有 20% 以上來自劍橋地區。 鑒於與阿斯利康製藥等大型科技公司合作的成功經驗,劍橋大學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中國 的華為公司在劍橋附近科技園興建研發中心。華為公司 2020 年 6 月 25 日宣佈,其在英 國劍橋的園區專案第一期規劃已獲得當地政府批准,投資規模預計為 10 億英鎊(約合 12 億美元),帶來 400 多個工作崗位,落成後將成為華為海外光電子業務總部。劍橋大 學期待華為公司在電子和通信技術方面帶來像阿斯利康製藥那樣的效應,成為科技產業 化的又一個亮點。 政府須改善基金配對做法 毫無疑問,如果落馬洲河套地區的能夠成功吸引到大型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入駐,勢必 會推動香港各大高校的科技轉移。 至於推動香港高校科技轉移的另外一個方面,是營造知識轉移的文化。政府的配對基金 在這方面也許會發揮重要作用。很顯然,現時香港政府對大學經費的資助有配對基金一 環,因應大學籌款的數目再由政府配對 相同款額提供資助。配對基金的目的是為了推動 社會上支援教育的捐贈文化。這計畫在過去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每年數億元的配對 基金都如數配出,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向大學捐贈的風氣。 不過,細看一下配對基金的走向,發現大部分基金都流向了歷史最悠久,校友最多的兩 所大學;而那些歷史較短,校友網路不夠強大的大學,只能望錢興歎。因此,政府在這 方面需要作出改善。 1 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