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49 2 科技與商業應用 從特定組織資源尋找答案 為了檢驗分析師績效的一部分歸因於其組織或僱主的這一觀點,筆者進行了一項研究, 聚焦關注特定的組織資源—索取專長於同一供應鏈上的有經濟關聯的其他行業的同事 的知識。筆者假設,這種「索取」可以提高分析師的績效,原因有二。首先,分析師如 果對上下游行業的新聞和動態有所關注,保持警惕,就可以為自身所在行業提供更高質 量的研究成果。過去有研究表明,對大宗商品價格、消費者需求或技術進步的衝擊,會 波及到供應鏈的各個層面。因此,衝擊某一個行業的事件,這個信息對相關上游和下游 行業也作出影響。其次,如果分析師能夠從同事那裡獲得相關行業的有用信息,他們有 能力對自己的行業作出更為精闢的研究,並且通過行業內「信息獲取」和「生產模式」的 公共性(commonalities)中,取得經濟規模的效果。用淺白的話來說,就是吸取了公 司內其他專精於相關上下游行業的更廣博知識,從而豐富了自身的知識深度和廣度。這 樣,他們就能更容易成為該行業的專家。 同事之間的信息分享,可能透過各種私人管道進行,例如面對面討論、電話和電子郵 件,而研究人員無法觀察到這些管道。因此,筆者推斷,此類活動發生,可以利用分 析師與同事的行業之間的信息互補的高低程度,對分析師造成的不同的績效表現所顯 示出來。 信息獲取與生產非孤立單位 筆者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基準投入產出調 查」—(Benchmark Input-Output Surveys)的數據,來估計供應鏈水平一個行業 (A)對另一個行業(B)的依賴。有關的研究和統計的具體方法,不擬在本文詳述(有 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筆者的論文 Cross-industry information sharing among colleagues and analyst research),而聚焦討論這項研究的結果。 正如上文提到,大多數關於金融分析師的研究,都將分析師視為「信息獲取」和「信息生 產」的孤立單位,「單打獨鬥」,並將他們的表現和聲譽視為個人的和可移動的。相較之 下,組織經濟學研究通常將員工績效,視為工人與公司組合的財產。筆者透過上文所指 的組織資源,這資源對分析師所產生的績效貢獻的證據,來解決這個差異。具體來說, 我們研究經紀公司的知識資產(knowledge asset):與同處於經濟相關行業供應鏈上的 同事之間的,跨行業的信息分享,對分析師會產生什麼影響或效果。 信息互補起關鍵作用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