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2 科技與商業應用 解讀答話「弦外之音」 一般來說,上市企業公布季度財務報告後,會舉行財報電話會議,公司高層首先會介紹 企業當期的營運績效,然後股票分析師會打電話進來,向他們提問,並從公司高管的答話 中,進一步推斷其說話的「微言大義」,據此評估公司股價走勢變化的端倪和績效表現。 過去,發掘公司高層談話的「微言大義」或「弦外之音」,是倚賴分析師的提問和參詳。 基於人工智能(AI)算法的商業應用愈來愈普遍,用途也愈來愈廣泛,因此,我們可否 利用 AI 算法,更精準地捕捉到企業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所講說話的微妙之處? 很顯然,個別分析師一般只專注分析幾家公司,所注專公司以外的企業,往往並無深入 認識。對一家具規模的投資基金來說,因所覆蓋的股份很多,對 A、B 是兩家不同行業 的公司,通常也是由不同的分析師鑽研,在會議上進行提問和答案參詳,故此,評價常 常受到分析師主觀風格的影響,就很難做出精確的客觀程度比較。並且,分析師報告和 推薦存在若干小時甚至更久的時滯,這使得不具備深度行業知識而依賴分析師解讀的個 人投資者進一步處於資訊劣勢。在這種情況下,AI 演算法便有其獨特的「用武之地」。 破譯高管答話玄機 很顯然,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面對查根究柢式的提問,企業高層對於尖銳和對自身不利 的敏感問題,往往不願意披露信息,故而回答便會「言不由衷」,以不同的回答方式來 加以掩飾。 很顯然,AI 算法可以同時分析很多次的會議和答話,亦即利用 AI 算法,破譯企業管理 高層答話的玄機,究竟答話是否圓滑、模棱兩可、問與答有多少相關?,當提問很尖銳 時,高管可能採取三種方式回答,一、偷梁換柱,暗中改換問題的概念和內涵,蒙混過 關;二、轉移視線,說了很多與提問答案不相關的東西,甚至說一大堆對己方有利的 話,只三言兩語,把公司表現差強人意的地方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三,索性避而不 答,「不予置評」。可以看到,「言不由衷」的回答充滿迴避(evasive)和思想欠流暢 (incoherent)成份。 看深一層,分析師和企業高層的提問和回答,我們可把這些對話化成可量度的數據,利 用 AI 從中提取具有財務價值的信息,這是金融科技(FinTec)的一個新研究領域。筆者 和幾位研究團隊成員,開發了兩種人工智能的測量方法,用於量化財報電話會議的紀錄 文本中,高管回答的「迴避」和「思想欠流暢」程度。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