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69 2 科技與商業應用 比特幣出世之原委 區塊鏈其實是建基於互聯網的技術。2008 年,署名中本聰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比 特幣:端對端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後, 隨即在 2009 年作系統的實際運行,第一個比特幣出世。這個「創幣」的新技術,當時 還沒有人稱之為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只因技術牽涉一連串的區塊,每一個區塊 都會記錄前一個區塊的交易證明及新的交易記錄,形成一條鏈狀結構,最後大家便以區 塊鏈名之。 在進一步闡釋前,先說一下比特幣當年橫空出世的原委,是要解決一個在互聯網上數十 年來都沒有解決的難題,即如何在互聯網上製造一個真正的現金流。於此,我們回頭看 看非互聯網的現實世界,在交易上,我們有電子付款、信用咭、銀行電子轉帳以至現金 等交換工具。比較一下,電子轉帳和現金其實有很大不同之處。 簡單來說,使用現金進行交易,別人不知道使用者的身份。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需要 有一個戶口,自從互聯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流行後,一直以來,都無法在互聯網上建立 一個「現金概念」的交易工具,即「付錢」後,別人不知道付款者的身份,亦即可以進 行匿名交易。 另一方面,在現實世界,大家使用的現金貨幣,都有一個發行貨幣的機構,無論是該國 的中央銀行或其他機構,其貨幣都得到用作交易、兌換和儲存的普遍信心和信用。由於 互聯網是跨國性的、沒有國界的平台,即使在互聯網上建立起一個「現金概念」的交易 工具,但由誰或那個國家來發行這「現金貨幣」?這貨幣可信賴嗎?這些問題一直無法 有效解決。 網絡上交易安全可靠 中本聰以創新的區塊鏈技術,作為建構比特幣的基礎,此舉即成功解決了上述的多個問 題。可以說,中本聰以區塊鏈技術創立了比特幣,但區塊鏈技術的特質,又令區塊鏈技 術本身,獨立地在商業世界上得到廣濶的應用空間。 區塊鏈其實是一種數碼分類帳,每一個區塊都會記錄前一區塊的所有交易證明,並形成 鏈狀結構,且不需要有一個外在的第三方進行發行、也毋須借助任何外在的中心機構監 管,就構成一個可共享的數碼分類賬網絡,當中的數字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具透明性 和可追溯性,因而不僅可有效紀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所進行的交易;也可廣泛用於所有 需要中間人作保、認證等市場。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