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74 虛擬貨幣價值由供需決定 明白到電子虛擬貨幣的特質、出台、發展和價值所在,才不致作出盲目投資。很清楚, 比特幣只是一種虛擬貨幣,沒有實體性價值,嚴格來說,跟一張公司証券 無異,價值取 決於大家對其未來前景所形成的邊際供求關係。由於交易頻率目前不算高,因此,只要 邊際的供應或需求出現變化,都可能導致當日的價格急上急 跌。 究竟比特幣有沒有一個真正的價值,委實也很難說。想深一層,即使在現實世界,美元 的紙幣,其價值也是由人(中央銀行作為「法定人」)來賦予。比特幣的價值,嚴格來 說也如是,事實上,虛擬電子貨幣的價值,由買賣雙方來決定。 討論至此,我們看看另一個經常提及的「以太幣」(Ether)。最近,以太幣的價 格也告 飊升。很明顯,以太幣受到矚目,主要是背後的以太坊(Ethereum)技術潛力。 以太幣與智能合約 比較一下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分別很有意思。比特幣純粹是「貨幣交易」,亦即只 擔當貨 幣的功能,包括交易、計價與儲值等,不涉及其他範圍;然而,以太幣的 出世,並不是 以「貨幣交易」為目標,而是有一個更高的理想,亦即透過以太幣 背後的技術—以太 坊(Ethereum),用來支援「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的執行。換言之,雖然比 特幣和以太幣同樣使用區塊鏈技術,但以太幣的區塊鏈 平台—以太坊,是讓智能合約 能在平台上進行交易。 可以說,以太幣設立的目的,較比特幣還要宏大,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冀全 球的交易透過智能合約的形式,可以在以太坊的區塊鏈上紀錄下來。 所謂智能合約,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此理念由電腦科學家、法律學者和密碼學專家尼 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來,但由於當時缺乏可賦予交易雙方信任的 執行平台, 令智能合約無法在產業世界得到應用。以太坊的面世,讓智能合約有 登場的機會。 以太幣設立目標宏大 如果以太坊成功,意味全球的種種交易,能夠透過智能合約的形式,在以太坊的區塊鏈 上紀錄下來,則不僅顛覆目前不少傳統的商業交易模式,如需要律師設計好交易的法律 依據和進行監督保証,也可以使以太幣的交易量大幅增加,流通量和交易頻率都會較比 特幣為大,用途更廣泛。然而問題是,以太幣目前的交易量相對還是不大。 2 科技與商業應用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