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變 奏—資訊科技改變商業世界面貎

92 2 科技與商業應用 [本文摘要]:企業家通過「回報眾籌」(Reward-based crowdfunding)的方 式進行集資發展,而眾籌平台往往要求認捐總額須超過預先設定的籌資目標。 另一方面,認捐者的行為動機可能出於純粹利他義;也有非利他主義性質, 如「親社會動機」。觸發其親社會行為的因素可能包括:他們因幫助他人而感 覺良好,認為自己的行為能夠產生有意義的影響,是以願意捐款或與朋友分享 籌款項目的信息。 本文探討了在「回報眾籌」過程中,達到集資目標的閾值階段對支持者承諾和分 享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在項目接近或達到閾值之際,支持者的支持激增,這 可能與支持者因接近目標而增強的「親社會動機」增強有關。此外,研究發現支 持者的支持在達到閾值之前明顯高於之後,尤其在公益項目類別中更為明顯。 研究結果為「親社會動機」對推動支持者行為的驅動作用提供了實證依據。 企業家和小企業愈來愈多地使用採用「回報眾籌」(Reward-based crowdfunding)模 式,為其創意項目籌集資金。為了確保資金的有效募集,大多數眾籌平台都要求認捐 總額必須超過預先設定的籌資目標。在眾籌過程中,從開始到抵達資助門檻的不同階 段,支持者的行動會受到什麼因素影響?是一個很有趣也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事實上, 在「回報眾籌」愈來愈受到青睞的趨勢下,深入探討支持者的行為動機不僅有助於理解 其參與機制,更能為這一趨勢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四種眾籌方式 近年所興起的眾籌模式—從眾多個人那裡籌集資金,每個人出資很少—受到 愈來愈多行業從業者和學術研究人員關注。常見的眾籌模式有四種。1. 捐贈型模式 (donation-based model),即捐贈者不獲得任何回報,常用於救災、醫療、扶貧等 公益事業的籌款。2. 貸款型模式(lending-based model),支持者以借貸形式提供資 金,並期望在未來獲得本金和利息的回報。這種模式常見於個人或小型企業的資金需 求。3. 回報型模式(reward-based model),企業家從支持者那裡籌集到資金後,給予 支持者非金融的回報,如新的產品或服務。4. 股權型模型(equity-based model),這 種籌資方式類似於回報型模式,也用於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但不同之處在於支持者獲 得的是公司股權而不是非財務獎勵。 從支持者認捐動機看眾籌成功關鍵 王靜

RkJQdWJsaXNoZXIy NDk5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