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Focus (Issue 002) - page 21

Full interview with Prof Marshall available on our website.
請在我們的網站閱讀完整的採訪。
-
Prof. Barry James Marshall
一場人生賭博
-
巴里.詹士.馬歇爾教授
19
By Kwan Shu Tse
謝鈞澍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Helicobacter
Research Laboratory, with the hopes of involving H.
pylori as possible carriers for vaccines. His incredible
story of self-belief and determination against a
tide of doubt has not only transformed the way
peptic ulcers are treated but has also impacte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be more receptive to novel
ideas.
化性潰瘍是種常見的消化性疾病,以前,人們普
遍認為病因來自壓力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可是在
1982
年,
巴里
詹士
馬歇爾教授和他的同事,羅賓
沃倫醫生證明這是
錯誤的,並成功識別出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真正病因—幽門
螺旋桿菌,為此,他們榮獲
2005
年諾貝爾生理學獎。
受到謢士母親的薰陶,馬歇爾教授在童年的時候已經對
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學有所接觸。
1975
年,他在西澳大學
取得醫學和外科學士學位後,便在伊麗莎白二世醫療中心的
查理斯蓋爾德納醫院開始實習和任職內科的住院醫生。他在
1978
年開展其專科醫生訓練並於
1979
年獲委派到皇家珀斯
醫院任職專科住院醫生。在馬歇爾教授受訓的第三年,在進
行臨床研究項目的時候結識了當時為病理學家的羅賓
沃倫醫
生,他們開始共同研究螺旋形微生物。
當馬歇爾教授認識了一直都在研究胃部的彎曲細菌的
羅賓
沃倫醫生後,便對細菌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產生興趣。
他們翻查了提到胃部細菌的醫學文獻,多次培育胃部螺旋形
細菌,卻每每失敗而回。幸好,在
1982
年復活節週末的時候,
他們聽任細菌留在培養皿中,終於成功得到了生長緩慢的胃
部螺旋形細菌。此病原體現在被稱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
和產琥珀酸沃廉菌有密切關係的彎曲細菌,而產琥珀酸沃廉
菌則生存在四個牛胃之中的其中一個胃。
雖然有此發現,但馬歇爾教授的研究在科學界遇到無數
的批評和懷疑。壓力迫使他利用感染動物來證明他的理論正
確,可是多次嘗試也並未成功。這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已經
完全適應了人類胃部的生活環境,而不同動物的胃部是不一
樣的。馬歇爾教授竭力要證明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作用,唯有
自己喝下培育的幽門螺桿菌。之後幾日,他感到病情嚴重,出
現噁心、嘔吐和疲憊等症狀,而且有消化性潰瘍的初期病徵。
他的胃部活組織檢查確認他成功感染自己並得到了消化性潰
瘍。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利用抗生素來治癒自己。
縱使這個驚人的發現引起極大迴響,仍然有人對此存疑,
不相信細菌能在胃部如此極度酸性的環境下生存,加上壓力
乃胃潰瘍的發病成因的理論根深蒂固,使得他的理論遭到質
疑。馬歇爾教授解釋,每日碰到的平常壓力對潰瘍的影響極
微,只有創傷性壓力,例如因交通事故所造成嚴重受傷,才能
引起一些「壓力性潰瘍」。儘管如此,馬歇爾教授處方抗生素
後,卻能輕易治療所有消化性潰瘍患者。直至得到美國國家衞
生研究院的支持,醫學界才終於被說服了,他的研究徹底改革
了整個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過程。
除了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外,馬歇爾教授也著手發展幽門
螺桿菌呼氣測試以供診斷之用。他現在正在幽門螺桿菌研究
實驗室致力研究幽門螺桿菌的流行病學、基因組學和其診斷
療法,並希望利用幽門螺旋桿菌作疫苗載體。馬歇爾教授憑著
信念和決心力排眾議,他的故事不但改變了世人如何治療消
化性潰瘍,還改變了人們一貫秉持舊有思想的態度,使科學界
更容易接受新的想法。
科學就是要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不停反思!
1...,11,12,13,14,15,16,17,18,19,20 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