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Science Focus (Issue 19)
P. 11

在 2019 年 4 月 10 日,一組科學家完成了壯舉:他們  壓力降低,引力會令它進一步塌縮,這星體的密度將會變  ݴԊjලݸʔ݊ලЍٙ€ΪމҢࡁঐ޶Ԉ̴f  References  參考資料:
                                                              [1]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2019, April 10). First Image of a
 成功拍到了黑洞有史以來的第一幅照片。這張得來不易的  得極高,所產生的重力也自然大得驚人 — 這就是黑洞。修  ݴԊॎ༆f  Black Hol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so.org/public/images/
                                                                eso1907a/
 照片理所當然地佔據了全世界報紙的頭版,畢竟人類從來  讀高中物理的同學可能記得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  [2] Misner, C. W., Thorne, K. S., & Wheeler, J. A. (1973). Gravit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也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拍到黑洞,而且能夠把它廣傳。  這個概念:黑洞的體積極小、質量極大,令逃逸速度比光速  先要澄清一件事情,黑洞本身是 100% 黑色的,因為黑  [3] Lutz, O. (2019, April 19). How Scientists Captured the First Image
 還要快,所以沒有東西能逃出黑洞 — 連光也不能。  洞本身的定義為「任何越過了事件視界的東西一律都不能            of a Black Hol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jpl.nasa.gov/edu/
 照片中的黑洞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質量是太陽的 24  逃出黑洞」。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其實是圍繞著黑洞的物           news/2019/4/19/how-scientists-captured-the-first-image-of-a-
                                                                black-hole/
 億倍,位於離地球 5300 萬光年的 M87 星系中心。  現在讓我們看看幾個流言:  質 — 一環即將要消失在事件視界的物質和光。而在照片中  [4] 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 (2019). First M87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Results. IV. Imaging the Central
        看到的橙色是人工加上去的,它表示了黑洞附近的輻射強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875(1). doi:10.3847/2041-8213/ab0e85.
 ݴԊjԟੵලݸ๫˪݊͟ɓࢭૐჃᗝשᙲ̈Ըٙf  度:橙色部分代表較強的輻射,黑色部分則代表輻射較弱或           [5] Traschen, J.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Black Hole Evaporation.
 ݴԊॎ༆f  沒有輻射的地方 [4]。如前文所述,黑洞本身也會發出霍金                            arXiv. Retrieved from https://arxiv.org/pdf/gr-qc/0010055.pdf
        輻射,但由於強度實在太弱了,所以我們在可見將來也不見                            Photo Credits 相片來源:
 那張了不起的照片並不是單憑一座望遠鏡拍攝出來的,                                     The moon and the arc of the Milky Way: ESO/S. Guisard (www.eso.
 它是由坐落於世界不同地方的八座望遠鏡拍攝得來的多張  得能夠觀測到黑洞釋放的任何輻射。                  org/~sguisard)
                                                              Interacting Galaxies Group Arp 194: NASA, ESA, and the Hubble
 照片疊合而成,那八座望遠鏡被合稱為「事件視界望遠鏡  ݴԊjɓ͇દආලݸ༁ࠦdЫٙԒ᜗ึ஗Ұකf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3]。對於要拍攝這  ݴԊᗇྼf
 個離地球極遠的黑洞,如果要得出以令人滿意的相片質素,
 望遠鏡需要一個非常大的光圈(鏡頭開口的大小)來收集  這是因為一個稱為「意粉化(spaghettification)」的
 處女座梅西爾 87(M87)星系中心的黑洞  從黑洞發出的光。與其建立一座巨型的望遠鏡,研究團隊  過程,它是由黑洞所產生的引力梯度所造成的。由於重力場
 相片來源 :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 [1]  強度的明顯差別,如果你是頭先掉進黑洞的話,你的頭所
 決定在同一時間把多座望遠鏡對準黑洞,創造出一座極大
 首先我們要解答以下問題:到底黑洞是甚麼,又是怎樣  的「虛擬」望遠鏡。這座望遠鏡的光圈就變成了當中兩座相  受的重力將會比腳所受的大得多。自然地,你的身體將會
 形成的呢?  距最遠的望遠鏡之間的距離,也大概是接近地球的直徑!  向垂直方向被拉長,向水平方向被壓縮,這些潮汐力(tidal
 這大大提升了望遠鏡的解像度,使我們可以拍攝到很遠很  forces)強得足以在一個人遠遠還未抵達黑洞中心之前就
 ᔊʧලݸ  遠的天體。你現在看到的影像是在 2017 年 4 月其中四天,  把他分屍,所以你跌進黑洞之後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為安  PBS Space Time          MinutePhysics
 從八個不同地方所收集的數據疊合而成的 [4];它是由大量  全起見,《科言》編採團隊並不建議你親身掉進黑洞來驗證
 雖然科學家早於 18 世紀已經猜測到黑洞的存在,但  數據以影像修復技術重組而成的一張照片。  這個流言。)
 最先在科學上預測到黑洞存在的卻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
 對論,那是作為愛因斯坦重力場方程式中的一個解。愛因  ݴԊjලݸ̥ึ൳Ը൳ɽf

 斯坦的相對論大概可以用 John Wheeler  的一句話優雅  ݴԊॎ༆l  ܝাj與黑洞相關的知識還有很多,希望這篇文章
 地總結:「時空告訴物質怎樣移動,物質告訴時空怎樣扭曲  能令你對黑洞有更大的興趣吧!如果你想探索更
 (Space-time tells matter how to move; matter tells   你可能在想,黑洞只會吞噬物質 — 這也是科學家長久  多,網上有不少資源能提供更詳盡的資訊,比拙欄
 space-time how to curve)」[2]。  以來所相信的,直到一天霍金先生的來臨……  在有限空間內能提供的多。如果要對黑洞作更深
           入的了解,必須先學習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首先是
 物質 會 令 時空 變 得 扭曲;在 黑 洞 事件 視界(event   霍金教授其中一項最著名的發現是霍金輻射,也就是  狹義相對論,然後是廣義相對論。值得介紹的包

 horizon)的周圍,時空扭曲得甚至連光也不能逃逸。這發  黑洞發出的一種輻射。的確,任何東西也不能逃出黑洞,但  括以下兩個 YouTube 頻 道:PBS Space Time  和
 生在一顆恆星塌縮至一定小的體積時,更準確地說,比史瓦  是當時的物理學家卻不知道黑洞本身也會釋放輻射 [5]。霍  MinutePhysics。
 西半徑(Schwarzschild radius)      還要小的時候(這裡  金輻射背後的理論難以在此詳細解釋,大概可說是因為量
 M代表恆星的質量、c 是光速、G 是重力常數)。  子漲落(quantum fluctuations)的關係,令黑洞傾向喪
 失能量,譬如是以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的形
 讓我們從具體例子看看:如果我們的太陽是一個黑洞  式。如果黑洞發出的輻射比吸收的多,那麼黑洞的質量就會

 的話,它的半徑就會約為 2.95 公里;相比之下,太陽現時的  減少,最終會蒸發,因為 E = mc 這條著名的方程式提醒我
 2
 半徑為 696,340 公里。事實上,因為太陽的質量相比下實  們: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
 在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我們永遠都不用擔心太陽會變成一
 個黑洞 — 這一定不會發生!  雖說如此,黑洞要完全蒸發並消失的話,需要一段非常
 長的時間,所指的是以 10 100  年計的時間,因此宇宙的歷史
 宇宙 裡 的 黑 洞 都 是 從 重 力 塌 縮(gravitational   (大概是 10 年的概念)相比之下只是九牛一毛。即使是
 10
 collapse)的過程形成的。在一顆瀕死的恆星裡面,較重的  最快消失的黑洞,消失的時間也很難短於宇宙至今的整段
 元素會進行核聚變,令恆星的內部壓力降低;隨著恆星的  歷史,那相對上仍然是一段很長的時間。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