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切爾諾貝利:
生態系統重構
References
[1] Ten Years After Chernobyl: What Do We Really Know?
Based 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IAEA/WHO/E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Vienna, April 1996.
[2] Chernobyl’s Legacy: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The Chernobyl Forum: 2003-2005.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3] Deryabina, T.G., Kuchmel, S.V., Nagorskaya, L. L., Hinton, T. G.,
Beasley, J.C., Lerebours. A., Smith, J. T. Long-term census data
reveal abundant wildlife populations at Chernobyl (2015).
Current Biology.
DOI: 10.1016/j.cub
This article may be useful as supplementary reading
for physics classes, based on the DSE syllabus.
根據物理課文憑試課程,本文或可作為有用的補充讀物。
1986
年4月26日,本是現今烏克蘭境內普裡彼特鎮平靜的一天。這個小鎮是專為切爾諾貝利核
電站的專家和工人而建。由於核反應堆設計問題以及人為錯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創
下了歷史紀錄上最嚴重的核災難。這事故釋放的輻射量要比1945年的廣島原子彈還要高400倍。附近居
民在疏散前接受了近350毫西弗(mSv)的輻射量,相當於在短時間內接受3,500次的胸部X光檢查,也是致
命劑量的17倍 [1]。儘管當時立即在四號反應堆築起混凝土棺以遏止輻射釋放,爆炸對周圍的生態系統和社
區已造成持久的影響。
超過500多萬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人因切爾諾貝利事故而受到影響。爆炸污染了周邊的環境,導
致近30萬人要搬遷到較安全的地帶[2]。有報告總結切爾諾貝利事故後十年的遺害,發現短半衰期放射性
碘(iodine-131的半衰期為8天)擴散到農產品,以致甲狀腺癌病例的數量顯著增加,尤其是在食用受污
染牛奶的兒童中。在爆炸後最初的幾個星期中,放射性銫摧毀了農地和森林,有出生缺陷的農場動物也多
了。不過,報告同時指出除了甲狀腺癌之外,並沒有察覺爆炸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事實上,大部分對環境
不利的影響都是暫時性的[1]。
相反,就事故的嚴重性而言,這場放射性爆炸所造成的傷害遠遠小於原先預計的規模。四分一世紀過去
了,在被稱為「切爾諾貝利隔離區」附近的物種卻意外地繁茂。成立隔離區原是出於安全考慮,不讓進入受
嚴重輻射污染的地方。然而,物種多樣性卻升至紀錄高位,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牠們最大的天敵—人
類—消失了[2]。人們離開後,危害生物多樣性的活動,如農業和工業,也隨之而消失,動植物得以自然地
擴大牠們的棲息地。
到底核事故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是怎樣?英國朴茨
茅斯大學的吉姆史密斯認為:「這並不意味著輻射對
野生動物有利,只是人類的棲息活動包括狩獵、農耕
和林業,所造成的損傷和影響更惡劣」[3]。雖然多年
來,野生動物似乎可以在隔離區健康地生息繁衍,並
不代表該區已恢復“正常”,適合人類長期逗留。另
一方面,區內生物長期受輻射影響,跟蹤研究這些
物種多代的基因突變情況,將會提供重要資訊。
你知道嗎
切爾諾貝利所釋放的主要放射性物質包括放射性碘(iodine-131)、
放射性銫 (caesium-137)、放射性鍶(strontium-90)和放射性鈈(plutonium-241)。
放射性碘的半衰期較短,約8天,但銫和鍶的衰變需要大約30年的時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