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4
H
2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Substrate
數的鑽石都是從這些「金伯利岩」中開採得來。偶然在隕石
撞擊地球時,也會產生足夠的壓力和溫度形成鑽石。
鑽石有非常高的硬度和化學穩定性,除了可作首飾,還有
許多用途。例如,工業用鑽石可用於切割大多數物料。鑽石窗
具有極強的抗衝擊和耐磨性,適用於航天器或實驗室設備。
因此,科學家希望能模倣天然條件,在實驗室中合成鑽石。
合成鑽石通常是用「化學氣相沉積」或CVD生產。先將
一小塊作為種子的鑽石放入高溫低壓室中,然後泵入比例為
1:99的甲烷–氫氣混合物(甲烷提供碳元素,氫氣移除多餘
的碳原子),再用鐳射將氣體變成等離子體。其中的遊離碳自
由基附著在種子上,讓鑽石逐漸變大[2]。CVD可以精準控制
References
參考資料:
[2] Davis, J. The New Diamond Age.
Wired
(2003). Retrieved from
/.
[3] Penn State. Hope Diamond’s Phosphorescence Key to Fingerprinting.
AAAS
(2008). Retrieved from
[4] Harrington, R. How to Tell if a Diamond Was Grown in a Lab.
Popular Science
(2015). Retrieved fro
[5] Natural Color Diamonds Association. It’s All About Color (2016). Retrieved from
[6] Khan, A. Moore’s Law and Moving Beyond Silicon: The Rise of Diamond Technology.
Wired
. Retrieved from
/
生成鑽石的雜質和大小。鑽石成品的顏色取決於雜質:含硼
的是藍鑽、含氮的是黃鑽,接觸到幅射的就成為綠鑽[3]。
專家們也認為,越來越難分辨天然和人造鑽石。它們的
化學結構完全相同,不過形成過程不同,留下了不同的生長
紋、不連續的生長結構等特徵[4]。
舉個例子,IIb型鑽石本身是藍色的,也會發出短暫的藍
色磷光。天然和人造鑽石有著不同的反射率和磷光光譜,
可以利用這來分辨兩者。IIb鑽石經紫外線照射後,會放出
660 nm波長的橙紅色磷光(有時橙紅色會被藍綠色的磷光
蓋過)。其他鑽石在紫外光下只會發出螢光。測試過幾顆摻雜
硼的合成藍鑽後,發現它們都不能放出那種特殊的660 nm
磷光 [5]。不過這方法只適用於比對合成藍鑽和IIb鑽石(最
罕見的鑽石種類之一)。
鑑別人造鑽石仍說不上是一門精確的科學 [2]。隨著合成
方法的改進,要識別合成鑽石將會變得更加困難。
目前,對合成鑽石的需求跟天然鑽石相比是微不足道。
不過,當技術進一步改善以致價格下降後,消費者可能會改
變主意;除非天然鑽石確實具有在合成鑽石中找不到的內
在價值。
無論如何,對鑽石需求最殷的還是半導體工業。電晶體
變得越來越薄,矽材料已難於應付所產生的廢熱。摻入足夠
雜質的鑽石可以讓半導體工業解開這困局。鑽石有很高的熱
導率,可以承受高溫而不會損毀。相對於矽半導體,鑽石半導
體更快冷卻,更環保,也更易切換電壓。目前尚未能在半導體
工業中廣泛採用鑽石,主要的障礙是成本。隨著合成鑽石的
出現(特別是硼鑽,因為只有這類鑽石能作半導體),可能會
出現半導體的新時代 [6]。
15